第一百四十五章 好逍遥的间谍

赤虎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紫气阁 www.ziqige.net,最快更新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!

    第一百四十五章 好逍遥的间谍

    悼公笑着回答:“武子说的虽然不错,但向北攻击,一旦新占领土地开发完善,那就属于我晋国的百世基业,向南攻击的手,不过是收取一点钱财而已。世人只顾眼前利益,目光紧盯着南方,武子却为我打下了争霸南方的基础,所以这次我除了奖励你封地之外,还要把宋国赠送的那半套乐队送给你,以奖励你的开疆之功。”

    稍后,悼公宣布将中山国国君安置在霍城,由赵武加强监管,并容许中山国君继续用祭祀国君的礼仪规格祭祀自己的祖先——这也是春秋规矩。

    处理完中山国国君,悼公正式宣布:“明年春我将于绵上阅兵,诸卿官职调整已经达成一致,武子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,今后你就是我的上军将了。”

    赵武躬身谢过悼公的信任,悼公转而邀请:“武哥为了寡人奔波在外,如今总算回来了,寡人特意设了宴会……”

    悼公一直不谈正题,赵武干脆单刀直入:“我听说卫国的孙林父还在国都等待,恳求我们承认他扶立得新君……眼看就要过年了,我希望尽快给孙林父一个答复。”

    悼公皱了皱眉头,问:“上军将的意思呢?”

    赵武回答:“不是早有定论吗——明年绵上阅军,卫国的军队是否参与?”

    悼公眼前一亮:“这样最好,我们不给于卫国正式的认可,但可以同意卫国新君以国君的身份,带领卫国军队参与绵上阅兵——这样,我们并没有公开认可卫国的‘以下克上’,只是尊重即成事实。”

    赵武马上肯定:“没错,我们并不正面答复卫国驱逐国君事件,但可以默认卫国新君的事实存在——孙林父是我们的盟友,身为霸主,我们必须庇护他,这是我们的责任,我们不能光让别人尽义务,在别人需要我们担当的时候,我们却把身子背过去。”

    悼公摇头:“武哥,你并没有看清这件事的本质啊!如果我们尊重孙林父,把这件事担当起来,那么今后无论盟友制造的即成事实多么荒谬,我们都必须事后追认。诸侯国看到这种状况,是不是会认为只要手脚快,把即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,一切事情都合理了?这样的话,人世间还有规则吗?谁还遵守上下尊卑的人间秩序?”

    赵武不以为然:“君上还记得师旷说的话吗?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,即使是君主也不能例外,卫献公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,连卫国的百姓都唾弃了他——如果人世间真有规则的话,我们应该公开声援卫国孙林父。不应该认为君权可以无限扩张,甚至可以否定其他规则。”

    悼公沉默片刻,答:“上军将终究是个卿。”

    赵武回应:“君上终究是个君主。”

    君臣之间刚才的对答,悼公已经换了称呼,转而用赵武的官职称呼对方。他说赵武终究是个卿,意思是说赵武考虑事情是站在卿大夫的立场上。赵武的回应是:你不能站在君权至上的立场上,否定全体封建卿大夫阶层做出的决定。

    悼公已经失去了宴请赵武的兴致,他勉强起身,一言不发的走入后宫。

    殿角,史官奋笔疾书记录下这段对话。赵武没有理睬史官的动作,他若无其事的站起身来,慢慢的走向殿外。

    悼公在后宫一座宫殿高处,默默地看着赵武像没事人一样走出宫城,悼公的弟弟杨干在一旁提醒:“武子的立场早就变了,我们不能再把武宫守卫的官职交给武子了。”

    悼公嗤的一声:“那么交给谁?交给你吗?你能够打得过武子吗?”

    杨干无言以对,悼公叹了口气,感慨:“我幼年的时候,武哥就是我的玩伴,国内我可以信任的是谁?唯有武子啊。有时候忠臣也是诤臣,当初士燮的话虽然很难听,但我哥哥(指厉公)如果能够听得进去一两分,他怎会被自己的臣子杀死?

    武哥能坚守自己的立场,从不因为跟谁关系好而动摇,这才是最值得信任的。你看,自我即位以来,武哥四处奔波,替我经营这个国家,他虽然陪我玩的时间少了,但我岂会不明白他对我的爱护?说起来,是我欠武哥的多,怎能在这个时候怀疑武哥对我的忠诚——我不是也常为了平衡国内的势力,常常侵犯武哥的既得利益,武哥都能理解我,从不就这个问题责难,我怎会不理解他呢?”

    杨干无话可说。

    悼公睿智,所以他成了霸主。与之相比,楚共王远远不如,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。

    孙林父这时在晋国国都等待了一个多月,他已经把赵武的府邸当做自己的办公场所,每天准时来上班,日落时分才回去。今天听说赵兵已经穿过了棘门,去宫城见国君了,他特意没像往常一样日落动身回家。一直等到掌灯时分,终于见到了赵武。

    “恭喜恭喜——新军将用半支新军,加上许国小国的力量,竟然攻灭了中山国。说起来,加上中山国,武子已经有攻灭三个国的赫赫名声,在中原也算是一代名将了……”

    赵武赶紧纠正:“我已经不是新军将了,现在我是上军将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大喜:“已经公布了?”

    赵武点头:“国君今天当面宣布了。另外,已经下达了绵上阅兵的命令,我们还有一两个月的准备时间,时间很紧啊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欣然:“那就好……我们卫国……?”

    赵武回答:“你们的国君将带领卫国军队参加阅兵——我说的卫国国君,就是你们弄出来的那位孩子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裂开了嘴:“我就说嘛,只要你回来了,问题就解决了…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,我马上通知寡君。”

    赵武继续说:“另外,你也不要四处宣扬我的灭国之功了,晋国曾经攻灭三个国家的将领比比皆是,楚国攻破三十个国家的将领车载斗量,我这点小成绩,说出来丢人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辩解:“别人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什么岁数?武子你才二十出头,已经是上军将了?再有十年,该是中军佐了吧?三十多岁就有权独立带领一国的军队征伐,你的成就能比前辈低吗?”

    孙林父说的话没错。春秋时代虽然有小国君、小大臣频频出现,但百年霸主的晋国是老人政治。在这个国家,人到中年依旧担当一个大夫的“人才”比比皆是,赵武如此年轻就混到了上军将的位置,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三位,如此资历,无论在真实的历史上,还是现在的历史上,这位“赵氏孤儿”都是独一号。

    “低调,要低调点,我最喜欢的是躲在人背后打闷棍——打闷棍的人如果被人人警惕,那我就无法发挥特长了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点头:“明白明白……今年新年我就不回国了,让孩子们筹备年上阅兵——不知你府上能否留我一个床位,我好借你的府邸宴请客人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这么一说,赵武想起了国君的赏赐:“太好了,告诉你,今年过年,我有资格听音乐了,国君赏赐我半套乐队——编钟、洪钟大吕、罄钹、锣鼓,我们可以欢欢喜喜过个新年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赶紧搭腔:“把单姑娘也接回来,她最近去了父亲那里,有她在,我们还有资格听到(周)王室的丝竹之音……”

    赵武一惊:“她怎么回家了?”

    孙林父马上回答:“没事没事,我听说他父亲病重,所以回家照顾父亲,倒不是由于你家娇娇。”

    赵武轻轻松了口气:“那我就按你的话,尽快把她接回来……我听说卫国的公族都逃往国外,你这下可算清净了。我帮了你这么大忙,执政是不是也该意思一点?”

    孙林父胸有成竹:“我当然知道你家的房子不是白住的,这次我带来数千名仆人,特地给你留下一百名壮年男子,三百名识字的家仆——这些都是那些公族留下的,久经训练啊。”

    赵武郑重行礼:“我新占领了中山国一大块土地,正需要识字的人手帮助管理,你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,多谢多谢!”

    孙林父倒也不客气,他说得很直白:“赵氏兴盛,则我孙氏也能兴盛,我们分处两国,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,而帮助赵氏就是帮助我们自己,你无须跟我客气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说的是大实话,他是卫国执政,跟赵武之间确实不存在争权夺利的事情,如今孙林父已经走上了弑君的道路,他的家族要想在卫国安稳的生存下去,唯有更紧密的拉拢晋国。而这时候,一名晋国上军将的支持对孙林父来说至关重要。

    孙林父都袒露心怀了,赵武不再虚伪,他哈哈大笑着命令人摆上乐队,好酒好肉尽管上,隆重招待孙林父。随着赵武的吩咐,歌舞乐队鱼贯走上堂来,师偃领着这些人来见赵武,他乘个空子低声汇报:“秦国的宗正赢颂又来了,他还与赵胜拉上了关系,主上招待客人,是否顺便见一下赢颂?”

    这位赵胜不是战国时代的平原君赵胜,他是赵穿之孙,赵旃之子,属于晋国赵氏的旁支——在真实的历史上,他就是邯郸氏,封地是邯郸。

    在下宫之乱中,赵旃因为已经从赵氏宗姓别出,逃过了那场灾难。从此他也不把自己当赵氏。

    与真实的历史相同的是:这支赵氏旁支听到了赵武即将就任上军将的消息,在秦国赢氏宗正的撮合下,重新与赵氏合流;与真实的历史不同的是:这一支赵氏旁支现在还没有获得邯郸封地,他们的封地依旧是厉公赏赐的“贾”地,因此也被称之为“贾胜”。

    “请上来……”赵武一边招呼师偃,一边向孙林父解释:“我秦国的亲戚来了,执政是否有兴趣见一下?”

    谁都知道晋国人现在磨刀霍霍,就是想收拾秦国人。但赵武这位赢氏后人却可以公开可以接见秦国亲戚,这符合封建规则。

    孙林父假装没听见,指着赵武的乐队打岔说:“你的乐队实在不成器,以前我想赠送你一些乐人,但礼乐是神圣的,没有国君的许可我不敢私自赠送,况且即使我赠送给你乐队,你也不敢私自享受。如今好了,你家已经有乐队了,就不存在违制问题,回头我送你几个礼乐班子,补上你家乐队的空白,你觉得怎么样?”

    春秋时代送人礼乐班子,那是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礼,跟现代送人名车豪宅都不同,因为宝马豪宅,有钱你就可以享受到,而在春秋时代享受音乐,那需要行政级别。不够级别,再有钱你都买不到,还没人敢卖给你。

    赵武大喜,他摆了摆手让师偃退下,满口感谢孙林父:“太好了,我原本对音乐有一些想法,可惜我的级别享受不到,如今有了国君的半套班子,加上你送的一些乐人,我就可以实现我的想法了。”

    师偃慢慢退下,孙林父瞪大眼睛,问:“伯君(伯国君主,相当于称呼‘霸主’)只送给你半套班子啊?那么金石乐器你不能添加,你看魏绛拿到了半套音乐班子,他敢添加什么东西了吗?既然国君只赏赐你半套乐队,那么今后你家乐队的规格就是半套礼器(金石乐器),绝不可私自添加啊。

    算了,我多送你一点歌姬,再加一点丝竹之声,金器就不送你了……”

    俩人正闲扯着,师偃领着赢颂等人走进来。赢颂一路走,一路跟身边的人轻声谈笑着,他身边两人,一位较年长,一位十多岁。

    赢颂依旧是那副人见人熟的模样,彼此相互介绍完毕,他拉着赵武介绍自己的身边人:“赢武,这位也是赢氏族人,他是赵穿之孙,赵旃之子。你们两人都在晋国,但这还是第一次见面吧?旁边这位年幼者是你的侄子赵获。”

    赵武惊愕的张大嘴巴:“他叫赵获?我这个赵地领主怎么不知道?”

    春秋时代,名字前加上封地的称号,那可不是随便的事。赢颂随便领上两个人来,就称呼他们姓赵……即使赵武容许他们认祖归宗,也不可能容许他们姓赵啊!

    赵胜面色尴尬,他咳嗽一声,回答:“我贾氏赢姓,先祖赵旃也曾做过八正卿之位。下宫之乱的时候,先祖赵旃恰好病重,没能阻止那场阴谋。赵氏重新复兴后,我也恰好年幼,又没有赵氏那样的好家臣,所以没来得及来赵氏认祖归宗,请宗主原谅。

    前段时间,秦国赢氏宗正来告诉我,他们已经承认赵氏为晋国赢氏宗主,我们也是赢姓,怎么敢游离于家族之外,请宗主容许我们认祖归宗。”

    赢颂笑着帮腔:“赵氏孤儿形单影孤,赢氏宗姓能够在晋国枝繁茂密,也是一件好事。我听说赵氏最近正在大收附庸,没理由赵氏肯接纳外姓,却连本宗都拒之门外,那样的话,恐怕外姓都要笑话我们吧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端了酒杯,注意力全放在乐队上,好像没听到这里谈论。师偃低着头面无表情,一副听任赵武做主的架势。赵武眼睛转了一圈,找不到一个出主意的人,恰好这时,田苏洗浴完毕,跟着齐策联袂而来——后者作为韩氏留守,留在国都替韩起处理一些公务。

    新客人来了,彼此打招呼又耽误了一段时间,等大家重新坐好,齐策马上点头接过话题:“我赵氏宗族力量薄弱,贾氏能够重归赵氏,这是赵氏的幸运。只是不知道贾氏还有多少领主武装?”

    齐策这句话一问,赵胜苦着脸不想回答。赢颂马上解围:“你刚才说‘我赵氏’,我记得你齐策已经交换到了韩氏?”

    田苏接话:“我两彼此交换,已经接近期限,明年主上就任上军将之后,我两就各回各家。”

    赢颂马上回答:“好啊,在晋国卿大夫这种政治环境中,韩氏与赵氏亲密的如同一家人,也算是一个特例啊,赵韩两族的友谊真让我钦佩啊。”

    齐策微笑着解释——他的话实际上是一种威胁:“先元帅韩厥由先祖抚养,赵韩友谊维持了七十年,我们还打算把这份友谊继续维持七十年。”

    说完,齐策转向赵武,不咸不淡的说:“副元帅(范匄)最近提出了新的整军计划,他接纳了主上的建议,打算成立一支有六百辆军车组成的常备军队,与此同时,他打算清点各地的领主武装,把历年不符合出兵数量的小领主清查出来,或者减封,或者干脆收回封地……”

    范匄动手了,在真实的历史上,范匄也是这时候动手的,他的策略是春秋时代出现了第一支常备军队,使得春秋末期战争的规模无限扩大。而范匄本人临终前认为,自己这项功劳可以使自己成为“不朽”的政治家,“不朽”这个词也出自于范匄。

    现在有了赵武,范匄动手的欲望更迫切——因为惩罚中小领主,可是顺手实施兼并,扩大自己的附庸队伍,此举也导致晋国从此没有小领主。

    赵武明白了,贾胜,或者称为赵胜,是因为即将面临失去领地的局面,不得不重新投入赵氏——在真实的历史上,赵胜后来对赵氏立了大功,从而被赵武的后代赏赐了邯郸城,从此成为“邯郸氏”。

    “贾氏回归——当然不成问题,我正愁赵氏宗姓单薄,局面铺得太大,手下管理人才缺乏。赵氏能够回归,你我毕竟血脉相连,我就暂且在中山国给你划一块地,请贾氏暂时移居中山,协助我管理中山国。”

    赵胜眼光里露出一丝失望的神情,田苏察觉到了,他慢悠悠的解释:“范匄插手的事情,我们不好再横加干涉。况且贾氏刚刚归宗,我主还没有就任上军将,这时候也不方便开口。所以这次我们没法帮上贾氏。

    不过,既然贾氏归宗了,我主又替贾氏划了新领地,那么,一旦贾氏被剥夺旧有封地,也不是无处居住,正好可以借此扔掉那些盆盆罐罐,放心去中山国定居……”

    赢颂插嘴:“不错,贾氏重新归与赵氏后,有了这颗大树,崛起是早晚的事情,如果贾氏诚心认祖归宗,何必在意过去的旧封地?”

    赢颂的开口,意味着这件事尘埃落地。赵武举起了酒杯:“来来,奏乐,饮酒——我赵武今天首次享受到金石之乐,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。”

    音乐声响起,赵武趁着乐声喧闹,凑近孙林父嬉皮笑脸:“执政,你刚才说送我一些歌姬……我手中存有一批各国舞姬,可是家中有一头猛虎,不敢带回家来,能不能把这些舞姬并入你送的人中,如果有人问起,你只管说都是你送的。”

    孙林父举起酒杯:“一件小事,我答应了。”

    赵武的话被身侧的赵胜听到了,一曲终了,赵胜举杯恳求:“宗主,既然赵氏容许我们归宗,请容许我拜见夫人。”

    赵武轻轻点头,赢颂在一边马上补充:“即然这样,就趁着我在这,三日后开宗庙祠堂,正式举行归宗仪式。”

    赵胜站起来,大礼拜谢。稍后,师偃上前引领着赵胜与赵获退了下去。

    后院,智姬正领着姐妹们与赵巧人一起做手工。孩子们就在屋中桌子上读书写字。

    春秋时代本来没有什么手工,娱乐手段单调。但因为赵氏开始发展毛纺业,打毛衣成了贵族妇女唯一的消遣。而这当中,数赵氏的女人对毛衣的创新最多,在国中享有盛誉。

    屋里学习的除了赵武的两个孩子一个女儿,还有智氏唯一的后代智盈。此时虽然是初冬,但屋里在几个大炭炉的烘烤下,显得暖洋洋的,智家三个女人边打毛衣边叽叽喳喳,赵巧人在后面伺候,她最忙碌,不停的要照顾乱跑的蓝儿。

    春秋时代对女人的教育不重视,蓝虽然跟哥哥们坐在一起,但学习不专心,在座的几个女人也不加约束。所以蓝写几笔子就扔下笔乱跑,不久被赵巧人哄回桌子边,但这种状况持续不了多久她又跑了。

    师偃领着赵胜走近后院,先向嫡长子赵成介绍了情况,赵胜上前拜见赵成,然后又向智姬行礼。

    冬日寂寞,几位女人闲得无事,赶紧招呼赵胜坐下。智姬打招呼:“我虽然在国都新田长大,却与贾氏很少见面,你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,真是可爱……自从贾氏不再担任大夫,你们也很少去国都了吧?”

    赵胜拱手:“我父亲去世后,我们连个大夫都没有当上,当然,我那时还小,就退回了封地,可惜我的家臣没有弟弟出色,他们不善经营,贾氏这几年越来越穷困。”

    智姬好奇地问:“我夫主担任正卿有十多年了吧,贾氏既然与我们血脉相连,有困难为什么不去找我家男人?”